我的八小時以外生活及其認識
發表時間2021-03-22 閱讀次數:532
自2003年從部隊轉業至地方工作以後,我八小時以外的生活就顯得簡單,甚至於有點兒懶散。而且我還認爲,對於一個有過一番人生閱歷並將步入老年階段的人來說,能夠這樣過日子並沒有什麼不好,因爲我覺得人生猶如農務,是有季節的。對於生活的態度,我以爲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有點激情,不管哭與笑,都應該是大膽的,甚至可以是放肆的;而老年人則不同,他們已經有過許多閱歷——曾經品嘗過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沮喪。因此他們的笑與哭,已不再單純,其含意已變得復雜。所以,我覺得這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——以一種淡定的人生態度處事是有益的。
那麼,我的八小時以外究竟是怎樣過的呢?簡單說來,主要是看書和娛樂,而看書可能也是爲了消遣(我不用“讀書”這個詞,因爲“讀”書是要思考、要研究、要長知識的)。當然我也愛思考,但那不是思考書中的道理,而更多的是思考人生、思考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點點滴滴。我雖然還能爲人生中的許多畫面、許多故事所感動,但我已不易激動(感動是一種意境,而激動是一種心境);我雖然也不乏對生活與工作的熱情,但已疏遠了激情。所以我的生活能夠安祥、能夠淡定。淡去人生煩惱事,贏得一片青春心,這樣很好。
近幾年,偶與一些昔日的戰友聚會,他們都說我轉業後的心情似乎開朗多了,以前看我總是一幅憂國憂民的樣子,心情好沉重。我說是的,以前的我一直想“進步”啊!這雖然是開玩笑,但也是大實話。“想進步”給人的壓力是很大的。爲了進步,你各方面都要去表現,要做得最好,真的好累人。轉業了,我的確好輕松。我有句名言,叫做“想當官就不要轉業,轉業了就不要想當官”。我的許多戰友覺得有道理。其實,我們這些師團職幹部轉業到地方,從年齡到知識、到經驗,甚至於“關系”都已不再有優勢了。因此你想也沒用,既然想了沒有用倒不如不去想。當然,我不是說不想“進步”或不想當官就可以放縱自己,而是說激勵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其實是多樣的,而且不同的年齡段追求的目標也應有所區別。就拿我現在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,我以爲只要幹好工作,履行好職責,管好自己,何不樂個“輕松”。豈知曾經滄海難爲水,原來無欲也是福。有了這種認識,也就會有一個較好的心態!這樣你就會有時間來看你想看的書;這樣我也就可以每個月讀1至2本以前想讀又沒有時間讀的書。每周末還可以陪着妻子邀幾個親朋好友打一圈紙牌,喝一次早茶或餐敘一番;也偶爾幫妻子搞搞衛生,一起看看電視、打理打理“心事”,琢磨琢磨一些朋友發來的搞笑信息、把玩一下家裏收藏的石頭等,過着平常日子,這不是很好嗎?
因此我想,中老年人的業餘生活還是以輕松爲主。當然輕松也要有個度,不可滑邊。因爲此時的他們,不管是單位或家庭,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都是很大的,心態也很矛盾。所以只要管好自己,盡好責任,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準則,又何必要求大家的業餘生活都要高雅到琴棋書畫,作詩填詞的高度;又何必把名利看得那麼重?淡定的人生態度,積極的生活方式,或許可以是我們生命的第二次春天!